知足常樂:『丹福先生』的財富

知足常樂是幸福嗎?

人們一生不斷追求所謂的『幸福』,但幸福是什麼模樣?幸福會從何而來?幸福由何而生?聖嚴法師曾說:「幸福,其實就在一念之間,只要你用心體察就會明白;“人生,因知福、知足而幸福,因感恩、付出而快樂〞」。

『丹福先生』是一本關於知足常樂的繪本,「知足常樂」從字面意思來看,淺顯易懂,但要徹底融會貫通並發自內心實行卻不容易。無論學校教育或父母總是告訴我們人要懂知足、懂感恩,就能永保快樂。年少輕狂時的我無法理解這四個字的精隨,當媽媽後才慢慢悟出這四個字的道理所在,如同黃大軍『幸福的臉』歌詞中所描述的,

幸福有沒有在我身邊 怎麼一直看不見;
幸福有沒有在你那邊 讓我看看它的臉,

家裡已經找了好多遍 只有溫暖的房間,
爸爸說幸福就在鏡子裡 那就是我快樂的臉,

我想將「知足常樂」的信念傳遞感染給我的孩子們,需要一些體驗和方法,或許從繪本引導是不錯的方式!讓我一起來看看如何知足常樂的『丹福先生』吧。

博客來網路書店:「丹福先生」

金玉堂網路書店:「丹福先生」

知足常樂–『丹福先生』繪本內容摘要:

   丹福先生很有錢,非常非常有錢,他住在一棟名叫柏頓莊園的大房子裡,村子裡的每個人都因為他的仁慈與慷慨而愛他,他總是開開心心且受村民的歡迎。可是有一天,柏頓村來了一位黑衣人,他問村民說:「為什麼丹福先生的錢那麼多,你們的錢卻那麼少?這樣不對的」。

  沒多久,村民都開始說同樣的事,他們再也快樂不起來了。某日,丹福先生無意中聽到人們談論他,他決定將全部的財產都賣掉,並且平分給每個村民,村民們高興得不得了!錢都分完了,丹福先生離開柏頓村,專心畫畫。

  柏頓村民因為這筆財富滿心歡喜,便開始不停的花錢、花錢、花錢。丹福先生在馬德爾鎮租了一棟小房子,他開始畫畫,日子過得很開心。丹福先生在馬德爾鎮大受歡迎,他變得很有名,他的畫賣了好多錢,因為丹福先生,馬德爾鎮也變得很有名,吸引許多遊客造訪。商店生意興隆,每個人都很開心。相反地,柏頓村的村民花光了錢,日子過得不像從前那麼好,因為那裏沒有丹福先生了。

知足常樂,丹福先生

作者:大衛.麥基

繪者:大衛.麥基

譯者:劉清彥

出版社:道聲出版社

 知足常樂–『丹福先生』讀後感:

1. 知足常樂–不讓快樂也減少!

安妮思問阿格和阿盧:「為什麼柏頓村民變得不開心呢?」,這次安妮思不同以往使用「讀完這本書,寶貝們有什麼看法?」的無設限提問方式,而是直接讓兩兄弟針對問題來思考回答。阿盧回答說:「因為他們錢花光了!」;阿格回答說:「因為柏頓村裡沒有丹福先生了!」。「慾望越多、擁有越多,想要的就越多,快樂變得就越少」,黑衣人還未到村里時或者柏頓村民還未分得丹福先生財產前,都還能夠好好開心地過生活,但為什麼黑衣人來後以及意外獲得財富後,反而高興不起來呢?我想在於猜忌的心以及慾望是無窮無盡的,這不滿足的心被挑起後,就會很難滿足甚至於忽視現在所擁有的。想要的越多,內心空虛感就會越大,當然快樂就會減少了!

2. 知足常樂–切莫猜忌、妒忌蒙蔽人的心!

  這本書讓孩子反思『猜忌、妒忌蒙蔽人的心』,『即使得到財富,不懂得滿足,財富是會不夠用』;『珍惜身邊的人事物,即使有了財富,失去重要的人,也會讓人快樂不起來』,像這樣抽象的道理,若沒有親身經歷過,是無法有深刻體悟,但若能從生活中慢慢引導孩子,也能讓孩子明白「知足常樂」、「比財富更重要的人、事、物」的意義。  

3. 知足常樂–事實查證的能力!

或許你我身邊也有這樣的「黑衣人」出現,只留下淡淡的幾句話搔癢著人們的癢處,喚醒內心深處不滿足的慾望,卻往往讓原本的生活變得雞飛狗跳。安妮思認為培養孩子「查證、驗證事實的能力」是很重要的一項課題,尤其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,孩子容易迷失在網路世界內,我們需加把勁教導孩子這項能力才行!

博客來網路書店:「丹福先生」

金玉堂網路書店:「丹福先生」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